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关联研究
VIP专免
2023-12-09
999+
35.82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关联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新形势
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
三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这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不断得到深入贯彻并落到实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被写入党章,“中华民族”概念被写入《宪法》序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进入稳步推进阶段,
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
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 ]。
近年来,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现实路径,国内学界展开了相对充分的研究,但主要围绕其建立的时代
和理论意义进行阐释,在实践中侧重探讨教育、法治等现实路径。然而,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要性特别是其
反向的安全威胁,学界的相关研究尚未能深入。同样,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研究,仍以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安
全观念的深化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扩展化等为研究重点。本文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上涉及统一问题,总体国家安
全观的核心是安全问题。国家统一与国家安全事关国之根基,既密切关联,也互为基础。对两者关联内核的分析,不
仅有助于丰富相关研究本身,也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精髓。
在现实世界中,后冷战时代国外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解体和危机为我们展现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共同体一般具有
民族、文化、政治及价值等多重属性。本文使用“民族国家共同体”一词作为其多属性的代称,以“中华民族共同
体”特指我国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现代性、不平等所引发的身份政治、民粹主义与西方国家内
部的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形成巨大的张力,导致西方国家种族主义、右翼民粹主义高涨并引发严重冲突,身份政治的
极化甚至危及西方民主制度本身。在阿富汗,虽然塔利班临时政府自组建以来已有数月,但是由于国际社会对其价值
理念的疑虑,至今未获得国际承认。阿富汗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治理危机正在消解国家的认同及政府的合法性。
2022 年2月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严重冲突。乌克兰当前的境遇反映出该国内外严重的安全危机和认同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乌克兰在复杂的历史经纬下处理对俄、对欧关系失败。这导致与俄关系破裂以及乌东分裂成为事实。乌
克兰危机的核心在于该国价值认同与安全的全面撕裂及崩塌。
把握共同体建设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性,除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外,还需要挖掘其深层脉络,对本质性关联
的掌握更有利于对风险的评估。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22 年3月5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
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
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直接指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向度,即共同
的价值理念是维系共同体的根本纽带。回归安全的定义,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认为,
安全是指(国家)的既得价值受损害的概率较低的状况[ ]。总体国家安全观所体现的人民安全、政治安全与国家利益至
上三者的统一,实质上彰显了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实在性价值与观念性价值。
本文认为共同体建设与总体国家安全均以价值为本质性归属。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质是价值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
以维护价值安全为核心。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各类安全得以构成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的原因在于基本价值的联结。
在这个意义上,价值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质。为此,本文重点研究新时期价值分化对共同体建设及国家安全的挑战,
进而探讨凝聚价值共识的必要性及现实路径。
图1 国家安全与共同体建设的价值维度
二、国家作为价值共同体及其价值安全维护
总体国家安全的维护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既是相互依存,也是相互促进的。两者的互构以国家认同的价值内
核为基础,因而对国家主导价值的解构和边缘化必然危及国家安全的维护及共同体本身的维系。
(一)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构
在现实中,总体国家安全的全面维护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铸牢,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彰显的“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是对中
国共产党长期维护国家安全经验的总结,也是 习近平 总书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复杂斗争的形势下,着眼于国际国内
发展大局,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建构与民族(国族)建构的重
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性重构与强调,即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与此同时,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由于共同的价值内核,两者之间又是相互保障、相互支撑的,保
持着内在的密切关联。一方面,维护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安全与统一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根本使命。防范、应对共
同体内部的矛盾、分化,特别是消解的风险,始终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命题。全面、有效的国家总体安全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建构和铸牢的保障。近年来,在移民危机、认同危机、疫情危机等多种安全危机的冲击下,
西方世界的一些国家面临严重的社会撕裂和政治极化,国家共同体被不同程度消解。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持续铸牢,成为我国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造成系统性安全危机的严峻形势
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维护了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使我国成为全球抗疫斗争的典范。
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互构,还应该放在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范畴内进行把握和推进。在社会学意
义上最早使用“共同体”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滕尼斯将共同体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或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体又发
展为精神共同体,作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意义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 ]马克思则把共同体分为三类:原始社会
的“天然的共同体”、阶级社会的“虚假的共同体”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但是在“真正的共
同体”形成之前,以国家形式呈现的共同体是其主要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上具有一种政治和国家共同体的属性。
中华民族是具有国家形式的民族共同体,是当代中国的基础性政治资源。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既是政治共同体、精神
共同体,更是价值共同体。所以,价值安全既是维系共同体团结的根本,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
(二)国家认同的价值内核
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在于其成员对这一整体性价值秩序的积极认同,自觉依存于它、信仰于它。“国家首先是一
个真正自给自足、自我包含的共同体。它推进并且确保一个构成性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参与到其中的成员可以
意识到各种根本性的、广泛存在于他们当中的团结关系。”[ ]
1.认同与价值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认同就是用“主我”(I)的眼光审视“他者”(others),是以“我”为圆心看待他者。一
般而言,“主我”与其审视对象——他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向度:就纵向而言,涉及“主我”(I)与“客我”
(me)的关系;就横向而言,涉及主我与非我的关系[ ]。“主我”就是在这两个向度中通过认同寻找归属感和自身的定
位,大致可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种类型。显然,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总体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关联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成为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三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这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