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
VIP专免
2024-01-14
999+
24.05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治理有效"是重要基础和路径方法。2019 年 3 月 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
审议时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
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
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
权力有效监督。”《乡村振兴促进法》自 2021 年 6 月 1 日
起 施行,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
协商、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
村社会 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
理体系, 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2023 年
中央一号文 件进一步提出:“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
能,压实县级 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
面对城镇化、 工业化和人口大量流动迁徙的客观现实及
其带来的各种挑 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
征程上接续探讨乡 村治理新课题,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也是国家政权体系向基层
延伸的重要载体。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
兴战略任务中的重要一环。将乡村治理融入到乡村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实现高
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也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国家治
理现代化的建设成效。从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角度来看,乡
村治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核,包含乡村产业组织治
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民俗文化治理、乡村民生保障
治理等方面。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乡村振兴各项工
作的推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
本,提高农村社会运行效率。相较于传统社会分散的农民个
体,拥有众多基层组织力量的乡村治理体系显然具有更高
的 社会运行效率,这是效率视角下农村基层组织存在并维
持的 合理性基础。 一般而言,乡村基层组织可以通过三种
组织创 新方式与外部环境进行对接,以降低不同主体之间
的交易成 本,提高农村社会运行效率和治理效能。其一,
优化机构设 置。为提高公共事务处置效率,对组织机构进
行扁平化设置 和网格化管理是必要的。简化基层组织管理
层级的做法不仅 有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程度,
而且可以有效提高 农村社会治理效率。其二,治理重心下
移。通过下移治理重
心、完善治理体制机制,基层政权组织能有效调解组织内部
权责不对等的矛盾,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其三,职能转变
和"放管服"改革。推动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
防止和克服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优化基层组织功能定
位,有助于激活农村市场和社会活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其次,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
行 动力、村庄凝聚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符合现代农
业发 展需要、助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载体,有助于促进
农村生 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动态调整、相互适应,是推动
乡村有效 治理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其开展的合作经
营可以有效 降低农户分散经营的成本,提升农民的集体行
动力。同时, 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也能够在村级公益事
业建设中发挥重 要作用,包括培育和打造各类公益建设的
新型平台,广泛吸 纳各类组织形态的参与,完善村级公益
事业建设投入的运作 模式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农村组织
成员的参与主动性与创 造潜能,提升农村集体行动力,将
内生动力成功转化为外部
生产力。
再次,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有助于拓展乡村社会资
本。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是一种支持性的互惠互利
的网络资源、关系结构,个人之间通过合作、互惠、参与集
体行动,个人行动的透明性增强,进而产生信任,形成社会
资本,团体内的信任感扩展为对政府的信任,促进政府绩效
的提升。依托社区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农村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重要基础和路径方法。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