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城乡关系理论不断演进,世界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实践探索:英
国推动“城乡规划立法”促进全域统筹型发展,发挥《城乡规划法》及配套规划指导
书的强制管束作用,构建形成“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美国推动“都
市化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共生型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建设景观优美、环境
优雅、设施齐备的“都市化村镇”,构建了中心城市与村镇协调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
法国推动“农村改革”促进综合型发展,开展夯实农业地区工业基础、提升基础设施
现代化水平的“领土整治”,形成了农工商融合互促、城乡功能均衡布局的综合发展
格局;日本推动“造町运动”促进反哺型发展,聚焦“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引导城市优质资源要素反哺农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生活品质整体提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先发地区也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
发展模式:北京“工农协作”模式,通过鼓励兴办工农联营企业,推动多层次、多渠
道的城乡产业横向合作,形成城乡经济协作网络。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通过
规划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综合开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杭州
“中心镇引领”模式,通过加快中心镇功能集成,鼓励农民进入中心镇投资兴业、安
居入户,提升城乡一体化综合实现度。
国内外城乡关系理论演进和发展实践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必将引发
农村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村将在未来城乡体系中
处于“联城带乡”的基础单元,由功能单一、脱离城市的边缘地带,转变为承接城区
功能、延伸城市形态的广阔腹地;农业将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处于“接二连三”的关键
环节,由保障生存、形态单一、模式粗放的传统产业,转变为跨界融合、技术引领、
品牌生成的现代产业;农民将在未来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创造”的平等地位,
由基于制度安排、依附土地价值的社会身份,转变为遵循经济规律、还原市场价值的
社会职业。
(二)综合研判 X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特征。蜀地兴农,自古如是。千百年来,
以开人类治水之先河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为标志,X 兴农有术、敢为人先的基因一
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X 年以土地承
包经营为标志,启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原X 地区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包产到组”,
随后全面推开“双包到户”,农业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的高度集中统一经营中解放
出来。X 年以“市带县”为标志,推动行政体制改革。X 与原X 地区合并,实行市领导
县体制,打破了市搞工业、县搞农业的传统格局,为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创
造了条件。
X年以启动免征农业税试点为标志,推动分配制度改革。X 比全国提前一年免除
农业税,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X 年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标志,推动统筹城乡改革。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
发展、市场体制等“六个一体化”,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
理等改革,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X 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阶段性突破: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聚焦“优绿特强新”,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
子”更加丰富安全,成为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规
模化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探索形成“农业共营制”等
新型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超过X%。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初步构
建全域覆盖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创新发展,X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