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敬南开先贤”重阳节诗词雅集活动上的致辞
李占通
(2022 年10 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海内外南开校友,各界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
张伯苓研究会自 2006 年10 月19 日成立至今十六年来,围绕“挖
掘、提炼、传播、践行”的宗旨,做了大量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
我们越发认识到,严修、张伯苓等南开先贤铸就的南开“公能”精神,
形成的南开独特模式和传统,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弘
扬。
南开学校自 1904 年创立以来,一直有着浓郁的诗歌传统。“南开校
父”严修,与王守恂、赵元礼并称“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从 1884 年起,
严修作诗近九百首。1933 年编《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收录严修诗
歌八百多首!
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也有诗作传世。广为人知的,比如赴川考察
学校新址时所作:“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盼到蜀中寻乐
土,为酬素志育英才。”
开国总理周恩来,张彭春、老舍、曹禺、柳无忌、陈逵、穆旦、卞
之琳等大批南开师生校友皆有诗作存世。
根据南开校史档案专家张兰普老师的研究,1919 年南开大学成立后,
受到几乎同时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诗体在南开园里也悄然
而生。南开校园中,由南开师生自办的刊物中,几乎每期都有诗歌刊载
南开园中的诗歌形成了中国旧体格律诗词、新体诗、译诗、英文诗诸体
并存,百花齐放的局面。
仅南开大学自 1919 年成立至 1937 年抗战爆发的短短 18 年中,据
不完全统计,署名的诗歌作者、译者有280 余位,还有一些佚名的诗歌。
他们创造、翻译了总计近900 首诗歌。要知道,南开大学当时还是个相
对“小”的学校,18 年间,总共招生也只有2000 余人。
综上可以看到,南开学校诗歌传统由来已久,无论从参与人数的广
泛性,还是诗歌创造的数量上,都形成了一个诗歌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