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委书记中心组主题教育研讨发言:乡村振兴 教育先行

VIP专免
2024-01-12
999+
13.09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教育工委书记中心组主题教育研讨发言:乡村振兴教育先
行
乡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和主要阵地,既承
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又能为乡村建设提
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乡村振兴,必须树立教育先行理念,
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步伐,让教育振兴助力乡村的全面
振兴。
布好以县为主的“新格局”。从县域视角来看,随着城镇
化的快速推进,县域内学龄人口从农村不断向县镇集聚,
乡村学校学龄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出现了“城挤乡空”的县域
教育发展困局。“点多量少”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乡村教育
面临的现实情形,小规模学校将成为支撑乡村教育的中流
砥柱。要落实以县为主统筹领导职责,探索建立“党委领导、
政府统筹,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新型乡村学校管理格局,
强化对乡村学校的行业管理、专业引领和服务保障职能,
实现县域范围内乡村学校治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要修订新一轮城乡学校布局规划,适度引导进城求学的乡
村学生返乡回流,巩固乡村学校规模,拉动乡村经费投入
依靠人力资源聚合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走好因校制宜的“改革路”。当前,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各地陆续探索实施了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
组建学校联盟或发展共同体等措施,但就乡村学校而言,
不同规模区位、文化背景的学校之间很难实现深度融通。
过度
整合会催生资源、师资和生源争夺或流失,削弱乡村学
校地位,引发乡土课程体系消解,挫伤办学积极性,加速
学校同质化,不利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独立个性发展。基于
此,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城市与
乡村、大校与小校的客观差异,适度赋予乡村学校办学自
主权限,允许依据属地条件、历史沿革、文化背景和真实
教学能力,走个性化、乡土化发展道路,呵护乡村学校的
办学生机。
打好人文关怀的“情感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留住用好优秀教师是决定乡村教育振兴成败优劣的关键一
招,要在增强人文关怀、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方面多下
功夫。一是要遵从学校教育规律和教学实际,加快厘清乡
村教师教书育人清单,划清乡村教师职业边线,减少额外
教学负担,安心从教。二是要在职称晋升、荣誉奖励、课
题研究、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领域给予乡村教师切切实
实的工作关怀,肯定乡村教师的坚守和付出,给予应有的
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要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
育协同发展水平,尤其是正视乡村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
益性地位和启蒙作用,重视乡村幼儿教师,鼓励引导幼儿
教师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动力。四是要协同学校属地
村社组织、产业园区和社会机构等,繁荣新时代乡村校园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育工委书记中心组主题教育研讨发言: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和主要阵地,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又能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乡村振兴,必须树立教育先行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步伐,让教育振兴助力乡村的全面振兴。布好以县为主的“新格局”。从县域视角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县域内学龄人口从农村不断向县镇集聚,乡村学校学龄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出现了“城挤乡空”的县域教育发展困局。“点多量少”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情形,小规模学校将成为支撑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要落实以县为主统筹领导职责,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