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要把握这些大势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准确到位。要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
想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
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
重。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只有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才能顺利过关。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
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
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
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 、
因势而进。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
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
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得力。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过
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
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
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抓好职业培训。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
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
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
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
获得感。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
市场办不了的事。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
制度性话语权。
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发展才能自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
的一系列困难矛盾、风险挑战,必须更好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提高发
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
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针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来
的。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
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 ,
是不可持续的。把经济发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如果仍然
想着粗放型高速发展,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
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激化。
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但并不是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是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
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衡量经济发展好
坏,不是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而是要
看有没有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 、
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
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