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优化社区服务场所。积极推动村(社区)办公场所与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
设施融合,打造综合阵地,变单间“小办公室”为便民“大服务台”,实现了“办公
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服务场所达到每百户30 平方米标准的城市社区由
38.5%提高到76%。全省 2.08 万个村(社区)全部实行了在“一站式”大厅集中办公、坐
班值班,联系群众更直接了,群众办事更方便了。二是全面推进民政服务元素融合。
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省 11 个地市的中心城区全面推行民政服务元素融合,5
个大项 16个小项的民政业务融入社区治理之中,促进民政资源要素向社区下沉、服务
元素在社区融合。目前,全省已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3047 个、社区儿童关爱
服务场所6500 余个。三是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动“赣鄱邻里智慧社区服务
平台”建设,融合政务服务、自治服务、便民服务等三大功能,实现了社区为民服务
综合化、标准化、便利化。聚焦基层减负,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能。一是服务事项清
单化。指导各地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将原有的 248 项社区职责精简为 14项依
法履职事项、45 项协助政府事项,20 项日常出具证明事项,整理下发了第一批 20 条
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有效遏制了“社区万能章”现象。二
是基层挂牌规范化。持续深化基层挂牌和考核评比专项整治行动,乡、村两级挂牌减
幅由 85%提高到 92.5%,考核评比减幅由42%提高到 58%,切实做到“牌子减下去、服
务提上来”。三是干部队伍专职化。此次换届,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
分别达到 98.66%、98.95%。全省村(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较换届前分别下降了 3.25岁、
3.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分别提升了 15.6 个、4.4 个百分点,更多学历高、年纪
轻、带富能力强的人才成为“领头雁”。换届后,指导 6个地市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职
业管理体系。目前,全省 50%的县(市、区)落实了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多的优势,将村(社区)干部培训放到红色教育基地和红
色名村,教育引导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聚焦急难愁盼,推动社区服务提效扩容。一是协商聚民。持续规范开展社区协商活动,
进一步规范社区协商主体、内容、方式和流程,在全省遴选确定800 个村级协商议事
示范点,精心打造一批社区议事协商典范。南昌市西湖区创建“幸福圆桌会”协商治
理机制,实施“幸福微实事”项目 398 个,办好了一大批群众小事、急事、难事,极
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二是文化乐民。联合省文明办、省广播电视台
在全省社区组织开展了 600 余场次的“都市天天乐社区大舞台”活动,把优质文化
服务送进社区,把文化舞台搭进社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融洽邻里关系,
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创建惠民。持续开展全省“绿色社区、
美丽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按照“六化”标准,着力创建 200 个省级示范社区,进一
步优化社区服务场所、服务功能、服务项目、服务水平,把社区打造成居民群众安居
乐业的温馨家园。下一步,江西省民政厅将全面梳理实践活动进展成效、成功做法以
及短板弱项,不断巩固和深化工作成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加强乡村地名公共服务弘扬红色地名文化江苏省民政厅
地名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政部
在全国民政系统开展 8 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的领导下,牢牢站稳人民立
场,想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全力推进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
行动,在为民爱民中谱写新篇章。完善乡村地名信息,打通群众生活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