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剧种数量有增有减,以减少为主
此次调查共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 个减少,6 个增
加,6 个持平。上海、河北剧种数量减少最明显。上海,原来有 15
个剧种,现在只有 7 个,河北省原有 39 个剧种,现在只有 24 个。
剧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
以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逐步普及,地方政府认识到戏曲
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地方文化名片予以保护,一
些曾经沉寂的剧种得以恢复。国家现已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210 种剧种入选国家级名录,282 种入选省级名录。
比如,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在 1999 年恢复,湖北的堂戏、柳子戏、
灯戏、文曲戏在 2007 年恢复。泗县姚剧,1966 年之后后继乏人,
1982 年即无统计,本次调查得知,安徽省正在抢救恢复该剧种。
剧种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这三个:第一,方言的减
少。戏曲剧种的形成与方言有极大关系。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推
广普及,交通的便捷,人们生活交流圈的扩大,方言差异逐渐缩小,
客观上弱化了戏曲生存的土壤。第二,电影、电视的兴起与互联网
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原
有的戏曲剧种分类较为细碎,近年来,逐渐归并、统一,并在政府
部门和学术界得到认可。例如昆曲,在《中国戏曲志》中,分为北
方昆曲、昆剧、湘昆、温州昆剧、金华昆剧、宁波昆剧6种。文化
部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和保护与扶持工程”之后,举办了剧
目展演、演员比赛、进校园演出等活动,现有 7 个团都参与其中,
因此,本次调研,将昆曲认定为 1 个剧种。
戏曲剧种从诞生起,就与方言、地域有着天然的联系。很多戏
曲的声腔、表演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包容和相同之处。随着社会的发
展进步,剧种之间的交流、融合、趋同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当这
一剧种缺乏代表性人物和显著特征之后。1958 年前后,我国创建
了64个剧种,学术界称之为新兴剧种。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
这些历史短、积累剧目少的剧种明显衰退。1989 年学术界就新兴
剧种开会时有 47 个剧种代表参会,2010 年,再次开会时只有 15
个剧种代表参会,表明能正常演出的新兴剧种只剩陇剧、吉剧等十
来个剧种。
⒉剧种流布的范围严重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