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传统见面式的报事方式。
三是应用机制不完善。未将“e治理”平台使用与“一岗
通办”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督促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小区
(网格)进行常态巡查、问题发现等方面尚未形成闭环。同时,
未能根据线上报事情况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根源,对社区治理
中的短板弱项缺乏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助力社区精细化、
精准化治理方面还有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整合数据资源。以实现提网知况、提人知事、
提事知情为目标,推动“e治理”平台与城管、综治等部门信
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人社、卫健、司法、民政、残联等信息
资源录入,结合社区“一岗通办”工作开展,推动社区工作人
员常态化上门走访,重点采集社区“一老一小”、孕产妇、有
基础疾病患者、居家治疗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信息,进一
步完善平台数据信息。充分运用信息,及时将重要信息数据反
馈至相关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辖区潜在风险和安全
隐患主动预警,及时精准处置,实现社会风险有效防控。在做
实三个试点街道“e治理”平台基础上,推动建立 XX 区区级
“e治理”平台,并在全区渐进式推广使用。
(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大“e治理”平台推广使用,
拓展服务内容,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习惯线
上报事反映,网格员接单线下调处,实现问题纠纷源头治理、
提前预防、应急处置。推行积分制管理,把居民日常行为量化
为积分,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
“大治理”,换取“大能量”。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共享,将
“流动办公桌”“办公晨摊”“来赶集吧”等服务载体,拓展
为“e治理”平台线下收集问题的渠道,把办公桌搬到广场上、
楼栋边、大门口,收集社区居民诉求,特别是不善于使用微信、
电话等线上渠道的老年人诉求,闭环处理,切实解决居民群众
“家长里短”“关键小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