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为主统筹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布局结构的工作机制。
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
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等规定。
2.加强学位资源供需调配。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
变化监测预警机制,根据各学段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的变化趋势,
强化学位保障和供给,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
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有效增强学位资源的灵活性和
适配性。在城镇人口聚居地区和人口净流入地区留足教育空间,
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扩容提质一批学校,同时建好一批可
长期保留的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
等方式为学校提供安保、宿管、食堂、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服
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上对
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老区XX 区县、民族乡村予以重点倾
斜。
3.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
等项目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安全防范建设、教
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学校班额、教师配备等办学条
件达到规定标准,并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学生上学通道
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优化改造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任务,保
障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畅通。
(二)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4.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工程。深化新时代教育 XX 协作
和对口帮扶机制,组织协作双方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共建,在教
师互派、师资培训、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不断完善跨区域教育帮扶模式。
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
扶基础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健
全城乡学校帮扶机制,加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
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乡村学校内涵提升,更好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