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从《梁家河》感悟工作的力量与担当

VIP专免
2025-04-13
999+
30.18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心得体会:从《梁家河》感悟工作的力量与担
当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
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
引领我翻开《梁家河》,走进那个充满故事与力量的陕北小山
村。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岁月的温度,让
我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感悟,也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
认识与深刻启发。
一、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北疆根基
在《梁家河》中提到,面对乡亲们吃水难、照明难等问题
习近平带领大家打井、建沼气池、打坝造田,一项项实干举措
落地生根,改善群众生产条件。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蕴含着
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这与当下衔
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高度契合。
民族事务无小事,各民族同胞在生活、发展中有诸多诉求
恰似当年梁家河百姓对基本生活改善的渴望。作为民族事务工
作者的一员,我要向总书记学习,将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出
发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
宣传政策、实施项目。例如,在实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
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做的实
事一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切实
把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
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基础。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不能局限于短期帮扶,要依据地区资
源禀赋,谋划长远产业布局,扶持特色农牧、文旅融合等可持
续产业,培养本土人才,打造民族品牌,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行稳致远。完善基础设施。水、电、路是做好“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资金需求量较大,是最难解决的问
题。我们要协调各方,积极筹措相关资金,解决基础设施“缺
位”“瓶颈”问题,助力经济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发展
硕果,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发展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灿烂、
资源独特,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生态资源变为致
富资本,是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将各民族优秀文化融入乡村振
兴的各个环节,借鉴梁家河因地制宜谋发展思路,充分尊重各
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
各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从深挖民俗风情、传承传统技艺、打
造民族特色品牌入手,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
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
往、交流与交融,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例如,我们
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实施的给监测户发放“边销茶”,既延
续了南茶北售的传统也让监测户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在逆境中坚守,砥砺乡村振兴之志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没有被困难打倒,反
而在逆境中不断磨砺自己,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我
们工作中也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退缩,要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样坚守初心,用心用情、真抓实干。
比如,肉牛产业是我旗老百姓的脊柱产业,是生产生活的基础
产业,涉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受肉牛市场
价格下跌、进口牛肉、喂养成本上涨影响,我旗肉牛产业发展
进入瓶颈期。目前,我们面临着长远的困难需要去突破,也有
眼前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要坚定信念,紧跟时代步伐,提升
自己的能力素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不放弃当地特色基
础产业的同时,保障国家牛肉战略目标,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逐步克服困难,只有在逆境中坚守,才能砥砺乡村振兴之志,
让库伦旗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三、展望未来,践行初心使命
摘要:
展开>>
收起<<
心得体会:从《梁家河》感悟工作的力量与担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引领我翻开《梁家河》,走进那个充满故事与力量的陕北小山村。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岁月的温度,让我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感悟,也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认识与深刻启发。一、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北疆根基在《梁家河》中提到,面对乡亲们吃水难、照明难等问题习近平带领大家打井、建沼气池、打坝造田,一项项实干举措落地生根,改善群众生产条件。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蕴含着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这与当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高度契合。民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