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聚焦两会民生要点 书写就业保障新篇

VIP专免
2025-03-31
999+
13.7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聚焦两会民生要点 书写就业保
障新篇
同志们: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系着千家万户,是民生之
本、稳定之基。2025 年全国两会将就业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为
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以两
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探讨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共筑就业保障新
篇。
一、两会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要点
(一)2025 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2025 年,我国就业形
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 1222
万人,同比增加 43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庞大的毕业生群
体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总量压力依然
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就业的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难”与
“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量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
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却难以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随
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
岗位正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这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
性。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重点举措。在 2025 年政
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举措。报
告强调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
和稳定就业,同时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
业机会。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促就业,开
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素
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
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
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
境;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
为重中之重,统筹抓好离校前和离校后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
高校就业服务指导站,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同时统筹做好
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三)代表委员关于就业的提案与建议。在两会期间,代
表委员们围绕就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
的提案和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
议建议尽快推行允许自愿且符合退休年龄条件的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为年轻人就业创造更多、更好
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兴安指
出,应利用好数字平台促进青年精准就业,依托新兴数字平台,
吸引更多年轻人实现多元化、精准化就业创业;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建议修改劳
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将反就业歧视纳
入其中,对就业歧视现象给予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制。这些提
案和建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也为政府制定就
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党建引领,就业保障的核心力量
(一)党建在就业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建工作在就
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
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党通过制定就业政策、规划就业发展战略,
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党组织能够凝聚各方力量,
形成就业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就业工作中,党组织可以协调政
府部门、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就业工
作的开展。例如,党组织可以组织开展就业招聘会、就业培训
等活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就业供需对
接。党员干部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积极宣
传就业政策,帮助求职者了解就业信息,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
就业帮扶。党员干部还带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就业工
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党组织如何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实与创新。党组织在
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实与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组织加强
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能够被广大劳动者和用人
单位知晓。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会、发布政策解读文章等方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条件,提高政策的知晓
率和覆盖面。党组织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强对政策执
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聚焦两会民生要点书写就业保障新篇同志们: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系着千家万户,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2025年全国两会将就业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为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探讨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共筑就业保障新篇。一、两会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要点(一)2025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2025年,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