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泰州农村空心化情况调查研究

VIP专免
2025-03-20
999+
35.79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背景下泰州农村空心化情况调查研究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
五”期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城镇化
率逐步提高,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青年人口流失加快,进
而导致“人走房空”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已成为乡村建设行
动亟需破解的难题。为进一步摸清泰州农村空心化情况,调研
组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专
题报告,以期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决策参考。
一、泰州农村空心化现实状况
“农村空心化”是指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逐渐
脱离农村,间接导致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闲置或废弃等村庄内
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是农村地域系统经济社会表现出的
一种失衡发展状态。本课题以泰州 7个乡镇 32 村为研究对象,
结合面上整体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上,当前泰州农村空心
化主要集中在人口、房屋、土地、教育等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存在“两多两少”现象。泰州市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泰州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
口为 144 万人,占 31.94%。与 2010 年泰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比,乡村人口减少近 61 万人。人口空心化不仅表现为农村常
住人口数量上的减少,同时在农村常住人口中,年龄呈现两极
化分布,农村留守群体老龄化趋势严重,存在“两多两少”的
现象,即外出务工就业人员、“老病弱”留守人员多;学龄儿
童、青壮年劳动力少。调查结果显示,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
农村常住人口比重平均超过 30%,个别农村甚至高达 63.3%。
二是农村空置房不断增多,部分村庄缺少“人气”。农村
空关房增多,农村普遍缺少“人气”,“城里有房,农村有
家”现象比较突出。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村庄常年或阶
段性闲置房屋空置率超过 10%,有 4个村庄空置率超过 20%,
农村村民或子女在集镇、县城以及其他城市购房比例占 40%左
右。其中,兴化市沈伦镇空置率高达 56.77%。安冒村、沈北村
城镇有房但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的比例分别在 80%、60%左右。
三是公共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设施更新不够。在新农村
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背景下,政府对农村公共品投入
不断加大,道路硬化、村庄环境整治等都有财政配套资金,农
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调研发现,在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多的
趋势下,公共品闲置现象非常突出。如按标准改造、建设的居
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闲置;大部分老年人不识字,青年人大量
外出,农家书屋成为摆设;部分村庄安装的健身器材也已生锈
不能正常使用。
四是土地经营呈现规模化趋势,仍有少量抛荒现象。此次
调研的 32 个村庄都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平均流转率近
50%,部分靠近集镇的村土地流转率达 98%。外出务工农民已
不再将土地大面积抛荒,或农忙时抽空回来务农,常年外出的
流动人口、部分留守老人将土地进行流转,既避免了土地的浪
费,又能给农民增收。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新的
抛荒形式值得警惕。2020 年,高港大泗镇出现外地种植大户因
经营不善拖欠租金跑路的现象,造成土地抛荒 326 亩,引发新
的农村土地经营矛盾纠纷。此外,零散耕地不便于流转,部分
农村存在土地小面积抛荒现象。
五是乡村基础教育不断萎缩,生源大量流失。伴随着乡村
空心化,城区对乡镇优质生源的虹吸,同步延伸到了初中、小
学甚至幼儿园,乡镇教育不断萎缩。据统计,泰州 2009 年以来
乡镇高中从45 所缩减至 33 所,部分高中因历史原因虽然生源
数不断缩减依然考虑保留。在人口外流严重的兴化市农村,因
入园幼儿数量太少,只能建立31 个幼儿临时看护点。
六是乡村人才短缺,基层治理能力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镇,成为城镇人才的输出地,极少
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归产业基础薄弱的农村。农村留存下来的
从业人员老龄化、散户化特征突出,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技
能掌握能力不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产业领域创新创业
人才匮乏,经营性收入普遍较低。近年来,农村经过几轮村级
班子换届,村干部队伍政治化、年轻化、才干化的趋势日趋明
显,但总体而言,村级班子中“领头雁”人才仍严重缺乏,懂
农业、懂管理、懂经营的村干部更是凤毛麟角,缺乏应对农村
空心化的能力和办法。
二、泰州农村空心化成因分析
泰州农村人才、资金的持续流失,造成农村发展潜力进一
步被削弱,陷入“人口流出——宅基地闲置——经济缺乏活力
——人口流出”的循环过程。
(一)经济因素:为增加工资性收入,农民不得已外出务
工基于城乡就业收入水平高低的理性比较,为了养家糊口,改
善生活质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最终造成农村人口
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1.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出。调查结果显示,32 个
村人均耕地面积平均 1.2 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 亩。微薄
的种、养殖业收入难以实现小康生活,即使素有“苏中番茄第
一村”兴化市陈堡镇蒋庄村,种植番茄一亩年收入可达万元,
仍有27%的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家庭收入。城市就
业机会多,调研中农民反映,每月打工收入可以维持在 3000—
4000 元左右,远高于农业收入。人地矛盾突出,为增加家庭收
入,农民不得已只有外出务工。
2.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远离经济中心,处于“三不靠”
(靠近城区、镇区、工业集中区)地区的农村,农民不得不离
开,外出打工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如兴化市沈伦镇安冒村。
沈伦镇综合经济排名在兴化市第三梯队,镇域经济发展一般,
村民外出打工、经商者较多,安冒村常年外出人口 1500 人,占
户籍人口 52.5%,超过一半的农民常年在外工作,过年过节回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背景下泰州农村空心化情况调查研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期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青年人口流失加快,进而导致“人走房空”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已成为乡村建设行动亟需破解的难题。为进一步摸清泰州农村空心化情况,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报告,以期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决策参考。一、泰州农村空心化现实状况“农村空心化”是指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逐渐脱离农村,间接导致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闲置或废弃等村庄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是农村地域系统经济社会表现出的一种失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