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12-03
999+
24.18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普及面
最广、最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为全面了解
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镇和村
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为全
面了解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
镇和村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一)办成了一件惠民工程。2007 年3月,新闻出版
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
施意见》,全面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
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根据上级统一部署
要求,近来年,我县上下各级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将
其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统筹谋划部署,加大财政投入
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实施,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
到目前,全县 387 个社区村全部建有较具规模的农家书屋或
图书室,图书藏量均能达到千册以上要求,且每年都能按
国家要求对其进行图书充实更新,能够实现我县全域覆盖
据统计:我县目前农家书屋藏书 69.77 万册,能够较好地满
足农村群众的阅读需求。2022 年,我县代表 x市迎接了省
里对农家书屋的检查,所查场所标准、管理措施、年更新
图书品质数量、活动开展频次等各个指标均能达标,取得
了较好成绩。
(二)建立了一套管理机制。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
设管理暂行办法》,我县先后出台了《县全民阅读实施意
见》、《县“农民阅读习惯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的意见》等规范性文
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规范了农家书屋建
设管理行为,提升了农家书屋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了一整
套行之有效的书屋管理使用制度,推行了便民设置、错时
开放、活动推动、全民夜读等一系列好的措施,并建立了
农家书屋辅导、考核、通报机制,将农家书屋管理利用和
家民学习纳入对文旅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全民阅
读活动的开展,每年开展阅读活动 1200 余场次,阅读业已
成为与广场舞一样为农民朋友所热衷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
之一。今年,市文旅局先后在我县开展了 x市推进公共文化
服务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和首届 x晒书节,都对我县农家书屋
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提出了高度肯定,《光明日报·每周文
摘》、《光明网》、《中国网》、《未来网》、《大众
网》、x电视台也对我县的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了我县基层文化的繁荣振兴。
(三)打造了一批示范典型。注重和坚持因地制宜、
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在
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典型,是我县推动农家书屋
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基本做法。如 x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
我们融合了红嫂事迹、知青故事等文化资源,建设打造了
知青书屋、红色书屋;x村农家书屋,当时由1名曾在图书
馆做过志愿者的大学生村官兼职书屋管理员,坚持将书屋
办成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仅用一个假期的时间,就培养
起孩子和村民浓厚的阅读兴趣,用一个书屋带动了一个村
群众学习观念的转变;x村最先提出的“农家书屋点亮计
划”从而引发全镇开展起“点亮工程,全民夜读”行动,
都发挥出了以书屋小平台引领文化建设“大粮仓”巨大作
用。
二、当前农家书屋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基础较好,但目前也同全国大
多数地区的农家书屋一样,面临着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共性
问题。通过调研摸排,发现我县农家书屋主要存在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
(一)前些年的图书配置不够亲民。一是内容不贴近
农民需求。前些年自身买书少,农家书屋藏书绝大多数是
靠上级部门集中批量配送,面广量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地
方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有些图书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极
不匹配。如早年配送的《橡胶树种植技术》《海洋养殖》
等这类书在我县农家书屋还有一定量存在,可读性不强。
二是图书品质不高。前些年,由于年度建设任务重,经费
少,为达到图书年度配置数量要求,较多地追求了图书数
量而降低了质量,新书少、大社图书更少,质量较低,群
众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图书雷同较多。因农家书屋数
量多,中标供应商单一,一次性的批量采购,难于照顾到
各个书屋的个性化需求,同年度图书基本一个面孔,品种
雷同,馆际互换交流价值不高。四是图书配置与现有农村
阅读主体不尽匹配。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兴起,农
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且多习惯于手机阅读,目前农村实
际阅读人群主力变为青少年,农家书屋早期配书主要以农
林技术类图书为主,青少年读物和文学类图书较少,已不
适应农村现有阅读主体需求。
(二)重建轻管,管理服务不到位。只重视硬件建设,
不重视后期管理服务,也是农家书屋的通病之一。一是思
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庄没有把农家书屋当成文化惠民的
主阵地去抓,建成后当成了摆设,只为迎接上级检查;有
的管理员为避免图书损坏和流失,排斥村民的借书行为,
让图书常年锁在橱子里,村民无法享受到农家书屋建设成
果。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目
的、开放要求、管理措施、服务标准等“心中无数”,多
数农家书屋责权待遇不明确,由村干部挂名书屋管理员,
兼职管理,开门搞服务动力不足,最终导致了“捎带的工
作只能是捎带着干”。三是开放时间不规律。大多数农家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普及面最广、最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为全面了解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镇和村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为全面了解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镇和村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一)办成了一件惠民工程。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