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VIP专免
2024-12-01
999+
21.94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和全球变暖持续影响,
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此起彼伏,并逐渐从“非常态”转变
为“常态”。xx 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作为超大型城
市、先行示范区,人口密度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位居亚洲
城市前五,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是各类
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之一。如 20xx 年台风“杜鹃”造成 xx
人死亡,xx 人重伤,x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x.x 亿元;
xxxx 年“x·xx”短时极端强降雨造成 xx 人死亡;xxxx 年
“x·x”极端特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 xx.x 亿元。这
些惨痛教训深刻警示着我们,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
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已是迫在眉睫。
2024 年 x 月 xx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委员会第 x 次会议上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
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
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
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2024 年 x 月 x
日,第 xx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要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风险
防范、应急处置和支撑保障能力。
自 20xx 年以来,全国已有超 x.x 万个社区获“全国综
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各省市减灾社区建设工作正如火
如荼,但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总体而言仍相对
欠缺。本文以 xx 市为例,分析了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现状及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对策建
议。
一、社区防灾减灾现状与问题分析
xx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基层防灾减灾建设工作,
20xx 年,率先启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是全国最
早开展减灾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基层防灾减灾的工
作部署,xx 市始终坚持思路创新、改革有力,围绕打造综
合减灾社区“xx 品牌”做出一系列探索和尝试。20xx 年 x
月,印发实施《xx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实施方案(20xx—
2023年)》,着重从顶层设计、宣传教育、队伍培训、业
务指导、统一标准、树立标杆等方面深入探索全市综合减
灾社区创建模式。20xx 年 x 月 xx 日,xx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
工作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 xx 项xx 经济特区改革创新
举措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20xx 年 x 月,xx
市地方标准《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正式实施,该标准
基于 xx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经验研究编制。截至 2023年年底,
xx 已有 xxx 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占全市社区数量的四分之一,创建率居全国前列;全市所
有社区(村)已全部完成 xx 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任务,实现
xxx%全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实现稳步提升。但由
于城市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分布不均衡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建设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韧性不足。一是社区房
屋建筑抗震加固措施有待提升。xx 市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
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
类标准》(GB50223-2008),xx 市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 x
度。
全市现存 xx 万多栋自建房屋,建设标准不明确,握手
楼普遍存在,加盖、违建情况底数不清,加之自建房承载
了社区大部分人口的日常居住,人员极度密集,疏散通道
狭窄,安全风险隐患突出。此外,医院、学校等重点设防
类建筑,根据标准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
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实际上有超 xx%社区不掌握本辖区抗
震设防情况,抗震措施要求落实存在盲点。二是基础设施
灾害防御能力不明确。目前,城市道路的抗灾设防等级,
雨水管网的防洪排涝能力,地下空间的抗灾和应急疏散能
力,物资仓库和医疗机构的应灾供给线路可达性,供水、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和全球变暖持续影响,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此起彼伏,并逐渐从“非常态”转变为“常态”。xx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作为超大型城市、先行示范区,人口密度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五,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是各类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之一。如20xx年台风“杜鹃”造成xx人死亡,xx人重伤,x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x.x亿元;xxxx年“x·xx”短时极端强降雨造成xx人死亡;xxxx年“x·x”极端特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xx.x亿元。这些惨痛教训深刻警示着我们,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