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2024年国关所军训动员会上的讲话:在军训中砥砺斗争意志
2024-11-29
999+
16.51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教授在 2024 年国关所军训动员会上的讲话:在军训中砥砺
斗争意志
这次军训动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和讲一个故事。
介绍的这本书叫《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
雷海宗先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雷海宗先生是史学大家,后
人评价他是“声音如雷,学问似海,史学之宗”。在这本书中,雷
海宗先生认为兵的文化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什么人当兵、为
什么当兵、军队的风气等因素是影响和决定民族精神的。他认为秦
汉以上的中国是“动的中国”,秦汉以下是“静止的中国”,这是
由兵的文化决定的。春秋时代是贵族当兵,冲锋陷阵,贵族以承担
军事义务为责任、为荣誉,形成了一种全民尚武的精神,形成了一
种愿意为国家负责的风气。通看《左传》,没有一个怯战避战的人,
而汉代之后,开始实行募兵制,逐渐形成了“好铁不打钉,好汉不
当兵”的印象。雷海宗先生认为秦汉已降,中国是一种“无兵的文
化”,武德缺失,文德盛行。这样不可避免导致虚伪欺诈之风。实
际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兵的文化是公共精神的体现,是家国情
怀的反映,而“无兵的文化”则意味着公共精神的缺失,民族精神
的萎靡,所以雷海宗先生才认为秦汉之后的中国是静止的,是消极
轮回的。
雷海宗先生的观点可能存在争议,但是我们要理解他发表这些看法
的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
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面临如此国难、如此危局,中华民
族的希望何在,所以雷先生讲:“人类历史上的政治集团,无论大
小,不为刀俎,必为鱼肉,若要两种都不作,是办不到的事。”他
期待抗战既是抗战也是建国,希望经过艰难洗礼,能够重建“武”
的民族精神,“生逢两千年来所未有的乱世,身经四千年来所仅见
的外患,担起拨乱反正、抗战复国、变旧创新的重任,那是何等难
得的机会!何等伟大的权利!何等光荣的使命!”
我想这本书既是雷海宗先生学术观点的表达,也是他坚信民族复兴
的信念和期待。建议大家在军训中,读一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
兵》这本书,在军训中体会兵的文化、尚武的精神、武的中国。
另外给大家讲个故事,《后汉书》中耿恭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名,
之前有部电影《十三将士归玉门》是讲这段历史的,前一段还有个
纪录片《英雄之路》,第二集也是讲耿恭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东汉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总的来说采
取守势,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汉明帝时期,汉军出兵
车师,重新控制了西域地区,并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域都护府下
设置戊己校尉,耿恭担任戊校尉,屯驻在车师金蒲城。
到了东汉永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5 年的时候,北匈奴起兵2万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授在2024年国关所军训动员会上的讲话:在军训中砥砺斗争意志这次军训动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和讲一个故事。介绍的这本书叫《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雷海宗先生是史学大家,后人评价他是“声音如雷,学问似海,史学之宗”。在这本书中,雷海宗先生认为兵的文化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什么人当兵、为什么当兵、军队的风气等因素是影响和决定民族精神的。他认为秦汉以上的中国是“动的中国”,秦汉以下是“静止的中国”,这是由兵的文化决定的。春秋时代是贵族当兵,冲锋陷阵,贵族以承担军事义务为责任、为荣誉,形成了一种全民尚武的精神,形成了一种愿意为国家负责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