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VIP专免
2024-01-10
999+
30.62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
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
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
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
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在导师们不屈的斗
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与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鲁东
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巴枯宁和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杜林为代表的反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等各种思想流派的斗争辩论中,指明了
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论战中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除了采取论战等斗争方式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外,导师们更是在实
践的残酷中认知斗争的重大意义,认为革命阶级要获得统治地位,就必须用武
力斗争夺取政权。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所谓的暴力革命方式捍卫权力画出
了分明的界限。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
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生的奋斗经
历以及精神品格,不难理解其理论与实践展现出的伟大革命性与斗争性。
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列宁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进行斗
争的一生,这是列宁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例如,列宁通过与机会主义的
斗争,完成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建党的任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
导,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设成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密、建立在民主集中制
基础上的党。
此外,列宁还通过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揭露了第二
国际修正主义背叛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倒向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保持了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等左派政党的作用,促使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破产;
在斗争中批判纠正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等错误。
正是在斗争精神的指引下,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
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指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分析了沙皇
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及其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地位,以伟大的科
学性和历史主动性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创立并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的建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导师充满艰辛与斗争的人生道路,无不体
现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寻找真理以及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是个人最光辉、
最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随处可见“斗争”的理论观点。如马克思、
恩格斯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中认识“斗争”,指出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
人通过实践按照人的理想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只有在
伟大斗争的具体实践中,才能不断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
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中认识“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
阶级划分的标准、实质,阶级斗争的产生根源、历史作用,强调了无产阶级坚
持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性,即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互动机制下发展演进,这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催生了社会阶
级的划分,由此引发的阶级斗争成功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历史
是理解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线索,可以说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至今一切社会的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
动力”。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
提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连在一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从科学社会主义前进中认识“斗争”,在剖析无产阶级成为
资产阶级掘墓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根
本性作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
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
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
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斗争”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意味着在新时代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必须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
报告总结出十个能够彰显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主干词,其中“自强不息”一词
就体现出自古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进取的民族基因和历史自信。
探究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历经坎坷而不断,具有敢于斗争、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重要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思想;
儒家思想中包含的斗争原则和斗争智慧;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兵家传
统中提出的“慎战”“知胜”等观点;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与血性,这些思想
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突破自我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伟
大斗争可以汲取的不竭力量。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提出过程
“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极具特定政治内涵的话语形态,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一提法,追根溯源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
的。1962 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在导师们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