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理论逻辑与基本路径
VIP专免
2024-05-14
999+
20.33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时代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理论逻辑与基本路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
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毫不动摇巩
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
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
能力。这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
要》之后,党的重要文件中再次完整提到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
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以下简称“五力”)。那么什么
是国有经济”五力”?为什么要增强国有经济“五力”?如何增强国有经
济“五力”?这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必须深入回答
和深刻理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国有经济“五力”的由来、内涵与内在逻辑
尽管“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
能力”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目标被完整地提出最早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
全会,但相关概念和思想由来已久。其中,最先明确提出的是国有
(营)企业活力问题,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议》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
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
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
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的中心环节。”1986 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企业改革,
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实际上,四十多年来,党
和政府始终以增强国有(国营)企业或国有经济活力作为改革发展
目标,一直没有改变。如党的十四大、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都
有相关表述。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
2017 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都提到了增强国有经
济活力问题。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激发国营企业活力开始
的。之后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种种重要改革举措也都与激发
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活力密切相关。进一步讲,历史上,包括我国
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搞活企业、增强
企业活力。直至今天,增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活力仍然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
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
经济效益、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日益增强,已不再适
合作为现阶段国有经济主要发展目标,因此国有经济活力并没有出
现在“五力”中。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时代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理论逻辑与基本路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之后,党的重要文件中再次完整提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