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思考与分析

VIP专免
2024-05-13 999+ 19.32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思考与分析
2021 年,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网文席卷互联网,使
“躺平主义”一跃成为现象级流行语。“躺平主义”以其喜感的调侃方式、
动态的叙事风格和悲情的心理构境,一经网络媒介的发酵与传播,
迅速拨动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一时间燃爆公共舆论场。从文化的
历史延续性角度来看,“躺平主义”传承了“佛系主义”的“丧文化”基因,
但却拥有更加清晰的身份标识和更为明确的实践指向。
躺平主义”主要关涉“80 后”、“90 后”两代已经参与社会劳动的
青年群体。“躺平主义”者声称他们的实践动机是要对抗社会的高度
“内卷化”。所谓“内卷化”如今被泛指社会某些领域的劳动边际效应持
续锐减,劳动主体被迫卷入“恶性竞争”和“高度内耗”状态,从而造成
“个体‘收益努力比’呈现某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为此,部分青年人
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他们不再积极渴求成功与奋进,而
是宁愿主动降低自身欲求,通过贯彻“断舍离”的生活理念和“丧佛躺”
的生活方式,使自身实现“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然而,在工作压力
与生活成本双重叠加的现代社会,真正具备“躺平”资格并选择“躺平”
生活的青年人毕竟是少数。《**》锐评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
“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是在明被自己设闹钟叫醒”。正因如此,
“躺平主义”更像是蛰伏于青年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像人格”,是
青年在对社会高度竞争压力之下能够借获得绪宣泄和压力
释放的一种标化、符号化的狂欢与文化表征。本文试图
“躺平主义”群像特征基上,分析其社会成因,进而出应对策略
一、“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展阶段,物生活平的体跃
味着当代年轻人尽管仍需倚靠劳动来持生,但越多
青年人更加期望通过造性劳动来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有意义
的人生。其是对于人来,他们最初充满着场生活的
炽热情与渴,社会劳动几乎载着他们部的理抱负
来。然而,力以结果满足感的频频席”,劳动对于
劳动者而言便为强性的、束缚个性发铰链,呈现为一种
非创造性的劳动态。“躺平主义”正是代青年对非创造性劳动表现
出的一种抵触抗。对此,过心理表征、
构境、语叙事和定位等维度加以窥探“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
1.心理表征:集记忆里的“劳动创伤
摘要:

关于“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思考与分析2021年,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网文席卷互联网,使“躺平主义”一跃成为现象级流行语。“躺平主义”以其喜感的调侃方式、动态的叙事风格和悲情的心理构境,一经网络媒介的发酵与传播,迅速拨动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一时间燃爆公共舆论场。从文化的历史延续性角度来看,“躺平主义”传承了“佛系主义”的“丧文化”基因,但却拥有更加清晰的身份标识和更为明确的实践指向。“躺平主义”主要关涉“80后”、“90后”两代已经参与社会劳动的青年群体。“躺平主义”者声称他们的实践动机是要对抗社会的高度“内卷化”。所谓“内卷化”如今被泛指社会某些领域的劳动边际效应持续锐减,劳动...

展开>> 收起<<
关于“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时代成因思考与分析.docx

共1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