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1.74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
功能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
次正式作出“坚定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它的提出是基于
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与话语一体两面,理
论是话语的内核,而话语是“把词语作为构成表达体系的一
种特殊组合方式、理论姿态和思想立场”[1],简言之,话语
就是思想理论的言语表达和外在呈现。对此,习近平曾指
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
加 鲜 明 地 展 现 中 国 故 事 及 其 背 后 的 思 想 力 量 和 精 神 力
量”[2]317。党围绕坚定历史自信理论展开话语构建,就是
为了借助话语符号来呈现历史心态、传递思想理论。唯此
才能对内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为民族复兴提供话语助
力;对外回应西方国家话语攻讦,为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
象提供话语辩护。为此,本文按照“内在要素——基本功能
——发展方向”的理路,从理论上剖析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
话语的建构逻辑,探讨从实践上推动坚定历史自信思想理
论内化的路径。
一、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内在要素
“假如我们能在一定数量的陈述之间描述这样的弥散系统,
假如我们能在对象、陈述类型、概念、主题的选择之间确
定
规则性,那么我们将按惯例说我们涉及话语形成。”[3]话语
构建是一个由纲到目的过程,话语语境、话语主体、话语
受众、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五大要素就是话语构建的“纲”,
支撑起整个话语的“四梁八柱”,而“弥散系统”就是用来确保
“纲”能够科学搭建的机制或准则。各要素按照相应机制有序
运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由此得以生成。
(一)话语语境适配
话语语境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语言环境、交往场域,主
要回答“在哪里说”的问题。语境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其变动
决定着话语思想内核这一社会意识的变革方向,是话语构
建的基本出发点。为保证话语的解释力,话语语境适配要
遵循以下机制:一是及时追踪宏观话语语境。宏观话语语
境指外部客观存在的时空环境,主体无法选择或忽视,只
能适应与追踪。二是合理优化微观话语语境。微观话语语
境指话语实践的现实场域与条件,主体可以根据话语构建
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按照这一话语适配机制,可以从两个
方面提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语境适应力。一方面,以“四
情”宏观话语语境为出发点。从世情看,国际形势面临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机遇并存,“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
办?”成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正处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从党情看,党面临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作出“坚定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它的提出是基于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与话语一体两面,理论是话语的内核,而话语是“把词语作为构成表达体系的一种特殊组合方式、理论姿态和思想立场”[1],简言之,话语就是思想理论的言语表达和外在呈现。对此,习近平曾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2]317。党围绕坚定历史自信理论展开话语构建,就是为了借助话语符号来呈现历史心态、传递思想理论。唯此才能对内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