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VIP专免
2024-01-04 999+ 12.12KB 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写材料用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例文】在中华礼乐文明中,人的自然性情代表着生存的真实性,是文明创生的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主张时,“好”“乐”之情亦已成为理想人格的现实情态
(光明日报《“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
【典故】出自孔子《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意思是,子贡说:“贫穷也不对人谄媚,富贵也不会对人骄横。这合乎
礼吗?”孔子说:“还行吧。不过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之人。”子贡说:“《诗
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现在我
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我告诉你一些道理之后,你已经能够融会贯通领悟更
多的道理了。”
【赏析】在孔子的时代,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贫富,更在于是不是守礼。
一个贫穷的人安贫乐道,因为守礼,也能感受到人生与社会和合的快乐。社会整体的
和谐,比个人的尊卑贵贱更为重要。对于富人来说,更是如此,越是富贵的人就更需
要守礼。正是这样的一种超越贵贱贫富的伦理,整个天下,才能有序的运行下去。中
西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突出差异在于对人的性情问题的理解与价值评断不同。与西方传
统文化凸显自然与文明的断裂与对立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乐文明强调自然与
文明的连续、质与文的统合,这背后隐含着对人之自然性情的价值肯定。注重名节,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气节从古至今都受众人推崇,正所谓“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只
有崇尚名节才能看轻利欲。领导干部重名节,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廉洁从政
为生线,时自重自,做到不坏规矩留污点,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不
失民心;刻慎独慎微,始终保持敢当的蓬勃朝气,始终保持勇当的昂扬锐
气,始终保持善当的然正气,以“利之
金刚
【用法】主要适用党课报重强调教育引党员干部要
涵养气节、注重名节,发挥好社会气的示范作用
摘要:

【写材料用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例文】在中华礼乐文明中,人的自然性情代表着生存的真实性,是文明创生的摇篮与理想的归所,《礼记·中庸》中的“诚之者,人之道”表达的正是这种存在“是其所是”的文明诉求。而当孔子以“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来点化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主张时,“好”“乐”之情亦已成为理想人格的现实情态。(光明日报《“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典故】出自孔子《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释义】意...

展开>> 收起<<
【写材料用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docx

共1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