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讲课稿——公文语言与逻辑
VIP专免
2023-12-30
999+
25.77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散文及其他文体的比较而言。
“散文重神韵,公文重逻辑。”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散文和公文的区别,也点明了对公
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举一例说明逻辑学和语法学对公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为动力,以“巩固、完善、提升”为着力点,进一步扩大整
治成果……”
---对比逻辑规范和语法要求,可以发现,此句问题比较大:
(1)“着力点”的运用,值得商榷。从逻辑学来讲,“着力点”既然是“点”,
就应当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而“巩固、完善、提升”显然不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
(2)从语法学来讲,句子结构不完整,有从句,无主句。“以”字句后面要衔
接表行为或措施的主句,因此,“以……着力点”句之后,要衔接“进一步加大整治
力度”或类似句子。
一、公文语言要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既要符合辩证逻辑,也不能违反形式逻辑。通常,说公文写作的指导
理论是逻辑学,一般是指形式逻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公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
三大基本要素,每一篇公文都需要严格遵循逻辑学的基本规范。
(一)要正确运用概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辨析概念是逻辑思维中判
断与推理的基础,也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如果对概念的认识不清,那么与这个概念有
关的的语言都会变得混乱模糊,判断与推理就难以进行,或者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
公文写作必须正确运用概念,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
清概念之间是并列、包含、交叉还是重合关系。
*概念的内涵要准确。
例:市委、市政府把“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环节……。
---或者是对“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对“环节”的理解错误。
例:……推动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事业”的理解错误。注意“事业”与产业和企业的区别。
如:我市是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
---对中等城市的内涵理解错误。
*注意概念的外延和大小。概念有大小之分,对于多个概念,首先要搞清概念之
间的种属关系,明确哪个大、哪个小,不能把关系弄混淆。
例:从现在情况看,现代农业主要是设施农业。
----外延过窄。
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中小学、职业技
术学校和大学教育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外延过宽。
*顿号连接的概念,原则上是并列关系。把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处理成并列关系,
造成逻辑混乱,是常见的毛病。(数量要适当,完全列举的除外。)
例:
要把社会保障、综治信访、农业生产、人居建设、计划生育服务、合作医疗、民
政救济等事项,统一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概念不当并列
---从是否并列的角度讲,此句中的“农业生产、人居建设”两个概念与其他概
念不并列;从概念的内涵上讲,“农业生产”和“人居建设”都有人在野外、室外活
动的意思,不可能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例:狠抓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
---“行政”、“服务”两个概念与“工作”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或交叉关系,
不能以顿号连接。
例:今年以来,我市以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
运、县处理”的一条龙保洁体系,优化县乡环境质量为重点,持续加大县乡环境卫生
工作力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此句为“以”字句,涉及对概念构成的理解。有重点,就有整体,整体必然
大于重点。但此句中,“优化县乡环境质量”不是“县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
*概念反映着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思路和角度,体现着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以“产业结构”为例,它表达的是分析产业构成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思维方法。
你正确地运用“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就意味着你有了对国民经济的结构分析方法。
*概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所有的理论都是围绕着某个概念或概念群创建起来的。
中国人对概念的辨析意识普遍不强。
由于我们都没有精确辨析概念的意识,往往许多概念都被用滥、用错。
*概念的创新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
语言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新陈代谢。汉语的新陈代谢,除了部分自我创新外,主
要依靠大量吸收外来词,同时淘汰长期不用的词汇。外来词的主要来源是日本。日本
汉语对中国的影响,除了固定的词汇外,它的构词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汉语。
如:前缀构词法
1、超……:超强,超豪华,超爽,超动人;
2、准……:准新娘,准新郎,准妈妈,准爸爸;
3、真……:真英雄,真好汉,真男儿;
后缀构词法
1、……化:多元化、大众化、电气化、革命化……;
2、……炎:气管炎、关节炎、胃炎、肠炎……;
3、……力:生产力、消费力、想象力、劳动力、记忆力……
(二)要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所谓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公文语言中,判断句所占比例非常高。写作中,通常,判断句的错误是对所判
断对象的性质定位不准确。
例:优先发展重点镇,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平台和突破点,是促进城镇化健康持
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例:劳动模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此两例都是偷换概念。前例是偷换词性;后者中,第一句是把“劳动模范”
概念内涵限定为“荣誉称号”,第二句却把“劳动模范”限定为“劳动者”。
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
---判断的主项与谓项性质要相同。
我们习惯于作简单判断而不习惯、不擅长对判断作论证,所以有“论而不证”之
说。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都是直接作结论,没有条理分明的推理。这种不对结论作
推理证明的习惯,减低了我们的判断和说理能力。公文写作中,布置工作、对下提要
求部分内容,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到太困难;但第一部分,阐述道理、分析形势、提出
观点部分,大部分人都容易出问题。
标签: #公文写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散文及其他文体的比较而言。“散文重神韵,公文重逻辑。”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散文和公文的区别,也点明了对公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举一例说明逻辑学和语法学对公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为动力,以“巩固、完善、提升”为着力点,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 ---对比逻辑规范和语法要求,可以发现,此句问题比较大: (1)“着力点”的运用,值得商榷。从逻辑学来讲,“着力点”既然是“点”,就应当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而“巩固、完善、提升”显然不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 (2)从语法学来讲,句子结构不完整,有从句,无主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