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二专题交流发言材料(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5篇)
VIP专免
2024-02-20
999+
31.36KB
3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盛玉雷
(2023 年5月26 日)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 60 年代,为
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 10 年时间,在太行
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 1500 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红旗渠”。党的二十大胜
利闭幕后不久,领袖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感慨“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
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一渠清水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红旗渠的修
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
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一系列
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指出“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
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
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
后真正的评价”。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
但关涉长远。显功与潜功辩证统一,标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崇
高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深刻认识到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
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少显绩之“显”,正是因为聚焦解决群众之“急”、发展之“难”。比如,污染防治
攻坚战迫在眉睫,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败斗争重拳出击,要有刀刃向内
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有动真碰硬的意志;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要有说干就干的觉悟实践中,一些领域的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百姓呼声高、
反映强烈,必须马上就办、办一件就要成一件、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把显功、
显政、显绩做到群众心坎上。对于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
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
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不回避、不躲闪,
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
的结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就要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这些工作不显山露水,政绩也并非一目了然,
但有助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长足进步,更是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的体现。新时代这十年,从长江大保护共促“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北斗组网、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再到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的脱贫攻坚战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无不是长期潜功、潜绩累积而
成。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
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克服急功近利、急
于出成绩的心态,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
后人的事,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
领袖
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
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
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一件一件抓落实,
让群众看到变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小胜为大胜,这样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实
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党性锻炼是培塑年轻干部政绩观的有效途径
中共青岛李沧区委党校刘新华
(2022 年11 月17 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要求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
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党性锻炼,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
干部,是引导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性锻炼;年轻干部;政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
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
途径。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建设堪当民族
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年轻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党和国
家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我们应通过党性锻炼这一有效成效的途径
进行培塑。
一、党性和正确政绩观的关系
领袖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而言,
最大的政绩就是为民造福。正确政绩观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综合体
摘要:
展开>>
收起<<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盛玉雷(2023年5月26日)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红旗渠”。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领袖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感慨“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一渠清水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红旗渠的修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