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汇编

VIP专免
2024-06-20
999+
56.5KB
5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红色故事 75 例
1. 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
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
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
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
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
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 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
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
部,调查了 7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份调研报告
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
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
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 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
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
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
点15 天,写了 3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
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
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
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1927 年1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
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
等5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
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
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
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4. 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
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
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
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
范。
5. 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
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
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
地为党工作。
6. 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1月,他知道刘
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
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
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
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7. 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
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
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
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
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
面旗帜。
摘要:
展开>>
收起<<
红色故事75例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2.1961年隆冬时节,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50多天,先后接触了2000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7个公社和10多个大队的情况。5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