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思想领域亟待统一,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故鼎新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中必不可
少的一环。所谓“革故”,即中国共产党组织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旧思想遗毒;所谓“鼎新”,
即中国共产党以“克服旧思想,接受新思想”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并注重科学知识和社会
主义价值观念的普及,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推进。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识形态建设也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党的工作重点逐步由革命向建设转变,意识形
态工作开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使建设初期的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确立和巩固时
期,由于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加之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意识形态一度出现“左”倾错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发
激烈,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建设大局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立足于社会现实,清算了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扭转了社会中思想不统一及意志不坚
定的局面。虽然建设后期出现了党的路线、方针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前进,但从历史的角度
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对社会、人们思想的有效整合,以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扩大了社会认同,为改革开放新
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基石,提供了路标。
(三)改革发展阶段(1978 年至 1992 年)
为纠正社会主义建设后期“左”的倾向、打破束缚人民思想的藩篱,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党内外思想变得空前活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实事求是地评价
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历史作用,提出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并更加明晰地阐述了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提出并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知,为党的
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邓小平提出,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建设是党的其他领域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党的意识
形态建设一定要以坚强的政治定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于这个头等大事。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共
产党积极推动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深度融合,力求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
谈话,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更不是
改旗易帜”①肖光文、霍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和发展指向》,
《思想教育研究》,2021 年第 2期。,打开了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我们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再次跃迁,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此创立。
(四)深入推进阶段(1992 年至 2012 年)
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社会主义失败论”、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一度泛滥,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极少数党员干部开始奉行商品交换原则,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出发,审时度势,
开展批判,努力澄清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首先,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工
作提供了指南。江泽民同志提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
须一起抓。”②《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14 页。在注重人民物
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强调注重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其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注入了新动能。随后我国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意识形态
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自身执政目标和理念的清醒和自觉,不断对意识形态理论进
行开拓创新,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深入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国家发展的主题,
妥善应对新挑战、新形势,在全社会凝聚起人民的共同理想,意识形态阵地日趋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