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实施方案

VIP专免
2024-01-16
999+
42.96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纳雍县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纳
雍乡村振兴新典范,根据《毕节市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实施方
案》
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的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四
个不摘”,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群众主体。 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对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
体制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充分尊重
群众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聚焦产业发展弱、集体经济
少、农民收入低、乡村环境差、乡村治理难等突出问题,因地制
宜,精准施治,注重工作质效,从解决问题上找发展突破口,创
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切实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建设乡村振兴新典
范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 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 切实构建" 一 盘棋"工作
格 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行一体化部署、 一体化推进、 一体
化问 效。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 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城乡
融合、
均衡发展。
——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把握乡村差异,分析发展趋
势,充分结合实际,借助各级对口帮扶机遇,依托县域自然条件
和资源禀赋,按照分级分类工作思路,兼顾巩固提升、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实现全面发展。
——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 认真贯彻落实五大振兴相
关 要求,在工作思路上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实际,
确 定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落实新举措,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
树立纳雍新典范。
(三)目标任务。 聚焦监测帮扶、产业就业、三改一建一治、
党建引领践行全过程 人民 民主 " 四个抓 手 ", 依托 “1+4” 工作
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统
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实现乡村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
强、生活美百姓富目标,探索形成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
纳雍模式,建成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典范。
到 2025 年,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
左
右,增速保持在全市前列,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以
上, "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
升,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产业发展取得突
破 性发展,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完成农村卫生户
厕新 (改)建 3.076 万户,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 60%以上,
30 户以 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 90%以上,
全县县级 及以上文明村镇达 85%以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
更加完善,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 2035 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经济实力明
显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健全,
内 生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产业效益明显提
升,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
体人民 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全国同步基
本实现农
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底线
(一)持续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不断完善防止返贫
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深入开展
“3+1”保障全排全查,坚持开展预警线索走访核实。强化部门
数据筛查预警,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健全数据交换共享机制,
加强行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推进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形成上下
协作联动"一张网"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
现和响应机制,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
对象,缩短识别纳入时间,根据致贫返贫原因落实针对性帮扶措
摘要:
展开>>
收起<<
纳雍县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纳雍乡村振兴新典范,根据《毕节市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群众主体。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