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让“德”回归本位,天赋人类仁德之性能才可得以彰显。清华大学的
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奋发图强、昂扬向上,厚德载物就是胸
怀宽广、品德高尚,也就是人前半生靠勤、靠奋斗赢得人生,后半生靠德、靠做人
成就梦想。对我们抓教育的人来讲,最基本的就是“有德示人”“以德治人”,就
是我们常说的不做“缺德”的事,那么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是否“有德”?我认
为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职、要尽其责,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反
之就是“缺德”。就党委、政府来说,一定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研究解决教育发
展中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做不到这一点,就体现不出党委、政
府“有德”。对学校来说,就是要做好管人、用人、育人工作,关心教师、关心学
生、关心教育教学,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学校“无
德”。作为教师,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否则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家庭和家长,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家德家风,家长要
规范自身言行,做好孩子的最好榜样、身边的榜样,所谓“学生是一面镜子,照出
的是家长的影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作为社会层面,就是要推动形成重德行、
重品行、重言行的社会风尚,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
质。教育是个良心活,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
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是落实“四为”方针,要彰显“人人担责”这个教育的“本心”。教育是
社会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既是抓教育者,也是教育的受益者。从我们座谈了解和平
时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教学考试僵化呆板、上课不讲下课乱补、择校热和学区房猛
涨、农村学校空壳尤其是家长陪读引发的家庭矛盾、寄宿学校管理不规范、学校周
边出租房管理跟不上等问题比较突出。大家对教育还不是很满意,出现这样的问
题,当然首先表现在教育。但真的在教育吗?我想未必。因为,教和育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方面,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教是老师的事,育是社会和家庭的事,体现在个
人的教和育、家庭的教和育、社会的教和育,这是教育的“本心”。换句话,教育
绝不只是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事情,是每个人的事、每个家庭的
事、全社会的事。因此,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党委政府负有主管责任,学校和
教育工作者负有主抓责任,家庭、家长和学生负有主体责任,任何一个方面不上
心、不负责、掉链子,教育工作就很难抓好。我们要让教育回归“本心”,必须建
立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主动融入“大教育”格局的机制,形成人人关心、
人人参与、人人助力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家校协同机制建设,通过建
立“家长委员会”“固定接待日”“进驻体验活动”等机制,引导家长树牢“生命
共同体”意识,和学校一道“托举”起孩子的未来。
四是落实“四为”方针,要彰显“源头活水”这个教育的“本原”。《论
语》中讲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的本原是育人,只有立足这个本
原,教学之“道”才不会偏离方向。而育人应该是整体性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
个方面,绝不是把人培养成只会补课、做题、考试的“机器”。这方面,国家层面
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今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目的就是发展高质量教育,让教育回归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