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拒绝腐败的能力才可能增强。
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
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会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
酒醉一样燥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高远纯洁的志向也
就自然浮现。仰望历史星空,清官廉吏璀璨夺目。狄仁杰,身兼多职,为官清
廉,体恤黎民百姓,不畏惧强权;包拯一生清廉朴素,铁面无私,执法如山;
于成龙,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累死在自己的任上。清官廉吏概括起来一般
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清廉、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性
格上刚直、敢于为民请命,他们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不仅为端正官场风气树
立了好的典范,也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清官廉吏身上的廉洁意
识、道德修为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精髓,昭示着后人勿与贪腐沾染,潜移
默化强化中华民族崇廉尚洁传统,激励着人们修身律己、廉洁用权。在很多家
训族规中,都会写一个大大的“廉”字,这既是对清官廉吏的一种情节,也是
对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传承,给予子孙无形道德压力,告诫子孙唯有廉洁万代
长。
(二)以“敬畏”树拒腐败之节。陈毅有一首诗,“手莫伸,汝言惧捉手
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
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
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中华民族
素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传统,敬畏观念源远流长。孔子《论语·季
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对自然规律要
敬畏,对有德有位者要敬畏,对圣人的话要敬畏,违背了就会有灾祸。民间的
说法更具有直接的教化意义:“举头三尺有神明。”知敬畏成了古人的一种行
为准则,蕴含着为官从政的大智慧。有权不能任性,心存敬畏才能得到保护,
严以自律才会得到自由。权力行使事关人心向背,慎用是最大的价值理念。要
牢记“官”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权”是为人民谋利的工具,越是位高权
重,越要慎权敬权,慎独慎微,自觉把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作为原
则和底线,从严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对越轨之事不敢想、
不敢干、不想干,让为官之路越走越坦荡,越走越宽敞。